01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文进行部署 全面加强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经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动计划》部署开展八项重点工作:一是“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坚持学习知识与提高全面素质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三是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四是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健全预警体系,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五是建强心理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配齐心理健康教师,畅通教师发展渠道。六是支持心理健康科研,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基础性、前沿性和国际性研究,推动成果应用。七是优化社会心理服务,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八是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做法,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摘编自《中国教育报》)02丁薛祥: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11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丁薛祥强调,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有关稳就业政策措施要抓紧实施,讲求精准、讲求实效。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激发企业用人积极性。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稳住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招聘规模,确保央企国企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不低于去年。实施好基层就业项目,稳定扩大“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招募规模,落实各类优惠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就业的政策保障。深入细致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增强就业信心。加强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兜底帮扶,各高校要落实帮扶责任制,毕业生户籍地、常住地、学籍地政府部门要协同配合。依法规范市场招聘秩序,严厉打击虚假招聘等违法行为,防范、纠正就业歧视。注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引导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摘编自新华网)03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鼓励他们为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指出,中国和中亚国家山水相连,友谊深厚,命运与共。2013年,我在中亚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0年来,中国中亚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各领域合作驶入快车道,给双方人民带来福祉。习近平强调,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有为青年传承和发扬。你们是中国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希望你们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亚故事,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摘编自新华网)04财政部下达2023年学生资助补助经费。财政部近日向各地下达2023年学生资助补助经费,用于落实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财政部5月16日公布的2023年学生资助补助经费预算表显示,全年核定总数约719.91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提前下达约581.41亿元、此次下达约138.50亿元;2023年地方高校国家资助经费预算表显示,全年核定总数约417.27亿元,其中提前下达约311.19亿元、此次下达约106.08亿元。财政部要求各地,落实各级财政分担责任,加大对辖区内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及时足额拨付资助资金,确保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各地在区县、院校间科学分配资助名额和资金,不能简单“一刀切”,避免出现“虚报冒领”等问题。同时,加强对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家庭的动态监测,防止学生因贫辍学失学。据财政部介绍,各地在分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时,应对办学水平较高的高校、以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学科专业为主的高校予以适当倾斜;在分配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名额时,对民族院校、以农林水地矿油核学科专业为主的高校予以适当倾斜。各地在分配国家助学贷款奖补资金时,应全部用于地方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的资助。(摘编自中国新闻网)05教育部开展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提出通过创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组织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奠定坚实基础。《通知》要求,各省(市)各高校要以教育强国建设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重点,制定创建计划、实施措施、奖励办法、考评方式等,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开展创建活动。《通知》强调,坚持精神奖励、典型宣传与发展支持相结合。教育部将在重大教育改革试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创建情况作为一个重要观测指标,并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加大团队建设支持力度,组织开展跨领域的学术交流、联合攻关、研修培训以及与产业技术需求对接等活动,加强团队突出业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各省(市)各高校要结合现有科研计划和人才计划,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在拓展发展通道、承担科研任务、提供保障条件、加大激励力度等方面对认定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给予专门支持。(摘编自教育部网站)06科技部:坚持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 三方面持续加强开放合作。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5月15日在北京指出,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科技部积极围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推动科技创新,科技领域加强开放合作取得的进展,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持续”。第一个持续,就是持续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目前,中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与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并且与11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协议。第二个持续,就是持续支持高水平、跨国科技合作。主要体现在支持科学家、科学家团队、科学家机构跨国进行合作,中国已试点成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鼓励包括中外科学家围绕全球共性问题展开研究,共同推出研究成果。同时,支持科学家作为重要的参与方来参与或者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第三个持续,就是持续参与全球创新治理。通过设立围绕一些全球共性问题,设立全球性科技议题,团结全球科学家开展合作。中国科技事业十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显著增强:一是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二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三是科技服务于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能力显著增强;四是科技支撑赋能区域发展,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接下来,科技部将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坚持“四个面向”;二是构建起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三是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提升国家创新效能。(摘编自中国新闻网)07五部门发文取消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统称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并明确一系列衔接措施。一是建立去向登记制度。教育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二是明确户口迁移要求。高校毕业生户籍可以迁往就业创业地(超大城市按现有规定执行),也可以迁往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三是明确档案转递衔接。2023年起,组织人事部门和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在审核和管理人事档案时,就业报到证不再作为必需的存档材料,之前档案材料中的就业报到证应继续保存,缺失的无需补办。四是明确报到入职流程。用人单位可凭劳动(聘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含网签协议)或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或其他双方约定的证明材料,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报到入职手续。五是明确信息查询渠道。用人单位、户籍和档案接收管理部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办理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业务时,可通过查看学历证书、劳动(聘用)合同(就业协议、录用接收函)等,或通过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查询离校时相应毕业去向信息。高校毕业生和有关单位可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和验证高校毕业生学历、学位信息。(摘编自《中国教育报》)08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继续实施。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等十部门发布通知,决定继续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升就业能力。通知明确,聚焦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至24岁失业青年,全年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确保有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都能获得见习机会。通知提出,提升岗位募集质量,面向不同类型单位,开发一批科研类、技术技能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等见习岗位,满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多元见习需求。发布一批示范性岗位,增强见习吸引力。打造全国联网的见习统一服务平台,同步在各大就业服务网站推送平台链接,为见习人员和见习单位提供便利。强化见习规范管理,指导见习单位与见习人员签订见习协议,督促见习单位建立带教制度。做好后续跟踪帮扶,鼓励见习单位积极留用见习期满人员,见习期间或期满后被见习单位正式录用的,见习单位应及时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对见习后未留用人员,根据就业需求针对性提供就业创业支持,对需要提升技能的针对性推荐职业培训项目,促进尽快实现就业创业。通知明确对见习单位提供补贴支持,对吸纳就业见习的单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摘编自《光明日报》)09教育部部署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的通知》。《通知》要求,“百日冲刺”期间,各地各高校要针对还未落实去向毕业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拓展市场岗位,更好匹配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提升访企拓岗的实效性和供需匹配度。各地各高校要持续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保持校园招聘的热度和学生参与度。二级院系要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毕业生意向等情况,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活动。要提升每一场校园招聘活动的实际效果,促进毕业生和岗位精准有效对接。充分用好“互联网+就业”资源。各地各高校要加快推进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与各地各高校的就业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平台岗位资源,为未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提供相匹配的岗位信息。高校就业部门要组织人员从中筛选合适的岗位,精准推送给有需要的毕业生。《通知》指出,“百日冲刺”期间,各地各高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紧推进政策性岗位招录进程,按照规定时间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招录任务。各地各高校要抓紧推进高校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等升学考试,其中专升本于5月底前完成录取工作,第二学士学位于7月底前完成录取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优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科研助理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时间安排,确保8月底前全部完成。组织实施好基层就业项目。各地各高校要做好组织动员,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要集中宣传“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重点介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动员毕业生积极报名参与。鼓励各地进一步扩大地方基层项目规模,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参与城乡社区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拓宽城乡基层就业新空间。(摘编自《中国教育报》)102023“千企万岗 携手启航”大学生招聘活动启动。近期,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2023“千企万岗 携手启航”大学生招聘活动(东北三省)正式启动。据悉,本次专场招聘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9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涉及汽车、医药、科技、交通、医疗、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2800余个就业及实习岗位,总计3200余名大学生参加活动。当天下午举办的中国青年就业大讲堂(吉林站)邀请了正大集团、华住集团、红星美凯龙集团等知名企业负责人走进校园面对面为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以自身职业经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提升求职技能。本次招聘活动由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共青团辽宁省委、共青团吉林省委、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联合主办,主要面向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普通高等院校2023届毕业生、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重点向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及欠发达地区地方院校学生倾斜。活动汇集了11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的6万多个就业岗位和2000多个实习岗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包括招聘会、实习见习、就业培训、结对帮扶、政策宣讲等10余场就业服务活动,时间将持续至5月31日。(摘编自《工人日报》)11全国就指委持续助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积极推进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简称就指委)抢抓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广泛汇聚社会资源,多聚道拓展就业空间,努力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一是聚焦行业市场需求,开展就业形势调研。19个分行业就指委通过调研行业重点企业,行业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科学分析就业市场和行业领域人才供需趋势。二是聚焦供需精准匹配,开展行业性、区域性招聘活动。全国就指委已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举办40余场行业性、区域性大型招聘活动,参与企业1.5万家,提供岗位信息115万条。三是聚焦人才培养改革,开展校企供需对接交流。就指委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新创业等对人才的需求,从用人单位角度反馈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于2021年成立就指委,搭建高校与用人单位沟通协作平台,汇聚社会力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届就指委由来自政府机关、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1千余名委员组成,共设置了19个行业就指委及7个专家组。下一步,全国就指委将不断挖潜市场化岗位资源,深入企业、深入市场开展行业人才供需研究,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摘编自教育部网站)12怀进鹏赴广东调研教育工作。5月15日至17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赴广东调研,主持召开高等教育服务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行先试座谈会、深化产教融合座谈会并讲话,出席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会商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主题教育目标任务深化部省战略合作,推动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任务走深走实。怀进鹏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全新定位和最新要求,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大湾区整体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注入发展动力。一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先进理念引领办学目标、办学机制改革,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全面提升高校办学质量。二要牢牢把握科技范式变革为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打破学科壁垒,大力促进多学科交叉,通过建立科研大平台优化配置资源,打造交叉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协同开展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三要深刻理解大湾区区位优势,构建高水平开放合作机制,深化与世界一流科教资源深度合作,以粤港澳高校集群优势提升区域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调研期间,怀进鹏深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大学(筹)、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调研了解有关情况。(摘编自教育部网站)13北京七高校扩大招生增设热门前沿专业。5月16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七所北京高校,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高考招生政策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了七校高考招生信息,全面解读了七校办学特色、优势专业、招生录取政策以及招生咨询活动方案等。据介绍,北京交通大学2023年詹天佑“3+5”本博直升试点班将继续高考直接招生,詹天佑“3+5”本博直升试点班实施书院制、导师制和学分制;在符合基本成绩要求的情况下,学生直接获得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资格。2023年,北京交通大学新增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数据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增工学学士授予权)、工程力学6个招生专业和交通运输+信息与计算科学、土木工程+金融学、工业工程+统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学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北京邮电大学2023年招生计划总数为3830人,未来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元班”增加招生计划100人,面向绝大多数省份招生;“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两个招生专业。北京科技大学全面实行本硕贯通培养,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精尖本博贯通班、纳米科学与工程本博贯通班”等三个精英人才培养项目;继续加强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不变,新增多个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北京化工大学成立宏德书院,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设有4个双学士学位招生专业,新增3个本科专业,6个专业开设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选拔成立20余个学科交叉班。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招生计划总数为3443人,将在部分省份增加招生计划投放。新增“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梁希实验班”专业增加至7个,2023年起所有“梁希实验班”均主要通过高考招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金融学大类不限考科目招生,新增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与金融双学位)专业和多个小语种与国际贸易双学士学位项目,并在本科普通批次有附条件零调剂和保志愿政策。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16个本科专业,聚焦人才培养全程,创建以“岐黄国医”为代表的长学制教育体系,探索“中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持续引领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摘编自中国新闻网)14清华大学等40所高校联合组织互联网创新国家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项目推进工作会举行。5月12日,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项目推进工作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等40所项目承建高校负责人员100多人参会。FITI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吴建平院士表示, FITI项目是面向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旨在为研究和设计各种创新未来网络体系结构提供国际领先的开放性试验环境,是继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CERNET2之后,由清华大学等40所高校联合攻关的又一个重大互联网实验平台。FITI项目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优先安排建设的十六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由清华大学等40所高校共同承担建设。经过5年的努力,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已建设开通FITI高性能主干网,连接分布在35座城市的40个核心节点,最高带宽达到200G,实现了与国内外IPv4/IPv6试验设施的互联互通,具备了支持大规模网络体系结构创新试验的能力,可支持4096个独立自治域的大规模未来互联网试验。(摘编自清华大学新闻网)15中国人民大学倡议成立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联盟。5月16日,首届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全国58所高校齐聚人大研讨以高质量党建思政引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倡议成立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联盟,共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举措,通过一系列高水平工作论坛、高质量调查研究、高层次人才交流、高标准主题活动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下午,各高校专家学者还就“新时代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生思政工作体系与工作体制探索”等相关主题进行分组研讨并举行闭幕式。(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16同济大学与宝山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月16日,同济大学与宝山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发挥资源优势,深化区校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加快推进宝山区转型升级和同济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根据协议,双方将着重在创新平台建设、产业集聚与培育、城市风险管理、战略咨询服务、人才交流培养、同济大学史料研究等多个方面推动务实合作。会上,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宝山中心揭牌。该中心将发挥同济大学技术、信息、人才优势和宝山区的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共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项目遴选、产品和场景验证和市场化探索,助推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摘编自同济大学新闻网)17中国人民大学推进宁夏国际学院筹建工作。为扎实推进宁夏国际学院筹建工作,同时也作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宁夏国际学院筹建办和宁夏招生组一行于5月8日-10日赴宁夏回族自治区调研,访问宁夏教育厅、闽宁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深入了解当地教育合作需求、考察学习东西部协作扶贫样板、实地调研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等,为筹建工作和招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2016年10月和201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与宁夏先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协议,筹建中国人民大学宁夏国际学院,双方领导高度重视,筹建工作也分别被列入双方的重要规划当中。中国人民大学主要领导对筹建工作给予厚望,张东刚书记指示“宁夏国际学院的筹建,要根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好好论证,厚积厚发”,还将学院筹建定位为谋划人民大学的“西部战区”;林尚立校长提出要“始终坚持‘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积极为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摘编自中国人大新闻网)18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项目再现进展。5月5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重点项目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浏东召集控股集团项目负责人对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项目进行专题研究,重点了解项目开工时间及土地、资金等要素情况,为下一步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进行谋划指导。山东省重点项目督导服务平台显示,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项目总投资金额43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2亿元。项目占地面积约7804亩(约520.2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80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室、实验实习用房、图书馆、室内体育用房、校行政办公用房、院系及教师办公用房、师生活动用房、会堂、学生宿舍、食堂、教师宿舍、后勤及附属用房以及各类科研用房和科研大平台等。建成后,龙山校区将成为山东大学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校区。(摘编自济南市人民政府)19北京大学校领导率团赴新疆推进校地合作和对口支援工作。5月10-12日,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率团访问新疆,推动校地合作和对口支援有关事宜,出席北京大学在疆选调生座谈会,并赴石河子大学考察调研。龚旗煌表示,北京大学始终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将援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医疗卫生、干部人才输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与新疆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未来,北京大学将深入对接新疆发展的新战略、新需求,加大与新疆各领域的合作力度,推动更多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汇聚服务新疆,实现北大“双一流”建设与新疆高质量发展携手向前。(摘编自北京大学新闻网)20复旦大学举办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专题会议。5月15日,来自全国18所顶尖高中的校长、副校长齐聚复旦大学,共同探讨如何建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如何加强大学中学交流,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校长金力表示,希望进一步深化“大学-中学”合作,让更多优秀的学生能及早地“冒出来”。复旦也将结合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建设,加快推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行动计划”,聚天下英才而育之。与会人员围绕“对学生在基础学科的兴趣培养应更进一步前置”“让学生保持对基础学科的学习动力,系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要注重学生品格教育”等方面进行交流。后续,复旦大学将加强教育资源向中学的渗透、加强与中学教师的互动、加强对中西部中学的支持、加强对培养氛围的营造和学生品格的教育。(摘编自复旦大学新闻网)21青岛大学与山东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12日,青岛大学与山东大学在湛山花园酒店九华山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青岛大学主动融入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积极服务山东和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医学教育、工科教育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山东大学与青岛大学的合作互有需要、优势互补。双方将从聚焦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携手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携手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携手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个方面,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摘编自青岛大学新闻网)22吉林大学与长春市政府举行合作对接座谈会。5月8日,吉林大学与长春市人民政府合作对接座谈交流会在中心校区举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冯正玉表示,自双方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以来,校地合作互促共进、互融共赢、成效显著。在未来的工作中,吉林大学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学科综合等优势,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助力长春振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长春市副市长赵显希望双方在高端人才引进、人才定向培养、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强化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会上,双方进一步梳理了需要协调解决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并逐一提出解决方案。(摘编自吉林大学新闻网)23浙江大学召开加快建设世界优秀学科调研会。浙江大学5月10日召开加快建设世界优秀学科调研会,聚焦学科前沿方向和国家战略急需等问题开展调研和研讨,共同谋划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优秀学科建设新路。当天上午,浙大平行召开了七场学部板块世界优秀学科调研会,学院(系)作为学科建设主体分别汇报了有关学科建设情况;下午的全体会议上,各学部相关负责人围绕发展基础、形势挑战、战略布局、思路举措等方向作了报告。校长杜江峰院士致辞并作总结讲话,强调各学部、学院(系)进一步主动分析形势、主动担当作为,创新学科发展思路,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增强优势、彰显特色,助力学校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前期各学科组织开展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谋划新一轮学科发展战略,组织召开加快建设世界优秀学科专题研讨会。(摘编自浙江大学新闻网)24中国科技大学召开科技人文学科发展研讨会。5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人文学科发展研讨会召开。校长包信和强调,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等优势学科的建设;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做强科技传播和科技哲学等传统学科;依托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实现心理和认知学科的创新发展;与科大讯飞强大的应用语言平台结合,实现语言科学的重大突破,从底层加深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努力办成具有科大特色、科大风格和科大气派的新文科。副校长傅尧宣读科技人文高等研究院和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研究中心成立文件。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科大特色文科发展方向与定位”“中国科大发展特色文科的重要性”等主题展开讨论交流。(摘编自中国科大新闻网)25武汉大学聚焦“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召开院长联席会。5月11日,武汉大学第二次院长联席会暨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召开。各学院院长、机关职能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聚焦“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围绕优化专业布局、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学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进行交流。校长张平文指出,人才培养重点在于教材、课堂、课程设计等基础性工作。院长是本单位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解放思想、包容开放,理顺学院与科研机构的关系,将学院建设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本科生拔尖人才培养要筛选出科研型人才,通过课程设置、科研培训、学术交流等培养立志于投身科研的学生。要带头探索博士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控制规模等举措构建拔尖人才系统工程。(摘编自武汉大学)26华中科技大学举行2023年度科研诚信宣传教育主题活动。5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加强科研诚信治理,营造健康学术生态”2023年度科研诚信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校长尤政指出,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一要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治学基石;二要完善学术评价制度,优化学术生态;三要完善科研诚信管理体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等部门专家应邀作专题报告,并与教师代表围绕科研诚信建设和科技伦理,以及进一步促进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公正性等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本次活动还设有学术诚信签名墙,与会师生纷纷通过签名的方式积极响应“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践行科研诚信”的倡议。(摘编自华中科大新闻网)27吉林大学召开2023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座谈会。5月12日,吉林大学召开2023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座谈会,就“加强督导制度建设 完善反馈联动机制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专题研讨。校长张希表示,一是要规范督导任务的制定程序,以确保任务明确、科学督导。二是要针对督导任务性质和学科特点,“督”“导”结合,有效开展。三是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意见反馈机制。四是要重视督导结果的运用,要将督导意见变成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行动。他强调,本学期要开展课程思政专项督导任务,作为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内容之一,形成的专项督导方案要重点突出、坚持问题导向,呈现出真实客观的调研结果。(摘编自吉林大学新闻网)28大湾区大学筹建进展交流会举行。5月15日,大湾区大学筹建进展交流会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科学家基地顺利举办。会上,大湾区大学(筹)行政负责人戴长亮首先向参会人员介绍大湾区大学筹建进展情况。他表示,自提出筹建大湾区大学设想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举全市之力筹建大湾区大学。目前,大湾区大学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已正式列入省高校设置“十四五”规划,并连续三年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省部联动高位谋划,学校筹建具备较为扎实的政策基础,在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大湾区大学(筹)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东莞市政府投入保障为主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据相关报道,东莞市明确投入至少100亿元用于大湾区大学建设。在办学定位方面,大湾区大学(筹)将以理工科为主,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快速变化、支撑和引领大湾区科创发展的高端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服务于提升大湾区科创竞争力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办成一所独具特色、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摘编自大湾区高等研究院)29加拿大:政府为可持续化发展研究投入大量资金。加拿大政府日前发布表示,11所研究型大学将在未来七年内获得14亿加元的资金,对“我们星球面临的关键挑战”问题进行研究。据悉,这些研究将由公平和多样化的团队进行,并与土著和移民社区协商。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机构拥有丰富的人才和思想,并致力于建设更健康、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和繁荣的社区。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研究者们能够在这些基础上开发先进的研究计划,展示加拿大的人才,并引领世界为地球面临的关键挑战开发解决方案,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到先进的生物治疗、儿童健康和人口迁移等问题。该计划的特点之一是它非常重视对早期职业研究人员的培训和支持。秘书处对各机构进行了评估,评估了他们对高素质人才的培训计划,以及确保公平、多样化和包容性研究团队的战略。因此,在接下来的七年中,14亿加元中至少有2.5亿加元将被确定用于直接支持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员的培训,并执行11项相关计划。(摘编自University World News)30法国支持大学创新中心的发展。为推动并加快高校研究成果的应用,法国政府近日在“法国2030计划”的框架下部署了一项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当前共有29个方案处于遴选阶段,通过遴选的方案将于2023年夏季投入实施。2022年1月,在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下,深度技术计划得到进一步实施,目的是通过所有的法国大学创新中心(PUI)来激发地方创新生态系统的活力。从2021年年底开始,上述创新中心已在5家试点机构开展实验,以强化高校在建立地方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与国内负责商业项目转让、定价、孵化结构等国家研究机构进行协作。2022年12月7日,政府就大学创新中心的设立向社会提出意见征询,法国经济部长、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长随后回应了这项征询呼吁,反映出此次计划的重要性。由于PUI的建立只需要通过审查而无需选拔,所以最终数量可能超过最开始设定的25个。预选合格的中心申请人须将其一直以来的建立目标和严肃态度保持到审查的最终阶段,以确保中心能够顺利建立。这些依托公立高等教育研究所创新计划的创新中心可以帮助推动每一个科学发现后面的创新思考并激励研究者去尝试与探险,并且从公共研究中催生更多有利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创新项目。(摘编自法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部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