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由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举办,“挑战计划”领域-北京大学交流会在北京大学工学院1号楼210会议室举行。交流会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所长、“挑战计划”领域首席专员吴强研究员主持,16位“挑战计划”专家就孔洞演化与表征、结构相变、温稠密物质、界面混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吸引了校内外同仁共40余人参加。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张平研究员、王裴研究员,清华大学刘岩教授,上海大学楚海建教授,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史一蓬教授、康炜副教授、陈默涵助理教授等作报告。张平阐述了“温稠密物质方向研究进展”,王裴介绍了“极端条件下多介质混合研究”。报告结束后与会嘉宾进行了讨论。交流会的第二部分中,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张凤国研究员作报告。他就“延性金属动态拉伸损伤与破坏”为在座师生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趋势。史一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他的研究工作:可压缩湍流和MHD湍流、湍流中粒子输运、界面不稳定性发展、湍流结构的Lagrange研究。刘岩作了题为“极端条件下延性金属材料微介观孔洞聚合机理研究进展”的研究报告,其中包括前期调研工作介绍、2018年工作主要进展介绍、2019年工作计划展望。交流会第三部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胡昌明研究员、陈默涵与楚海建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陈默涵主要围绕以下几点介绍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超大规模并行研究纳米晶、通过先进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水、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楚海建为在座师生介绍了基于孔洞演化机制的材料动态损伤断裂准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耿华运研究员详细描述了第五副族金属在高温压下的电子结构与力学反常行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王维荣博士为在场师生介绍了强冲击作用下破碎体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康炜对微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了报告。吴强在总结发言中认为交流会非常及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表示,希望各位同仁未来能够进一步加深双方的交流沟通与科研合作,遵循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通过北大的科研平台,为今后的学科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国防基础科研核基础科学挑战计划”是重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突破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挑战问题、培养高端基础科研人才队伍为核心任务的专项科研计划。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希望能通过“挑战计划”实现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并积极探索高能量密度物理等领域挑战性的若干科学前沿问题,培养和训练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编辑: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