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教育部等五部门部署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改革方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改革方案》强调,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导高校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一是服务国家发展,强调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二是突出优势特色,强调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优特色学科专业,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和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三是强化协同联动,强调教育系统与行业部门协同联动,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改革方案》提出了服务国家发展、突出优势特色、强化协同联动的改革思路和原则,明确了到2025年的相对量化的近期目标和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近期目标上,重点围绕形成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实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改革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才培养,明确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针对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的三大主体,围绕学校层面怎么规划设置、省级层面怎么统筹管理、国家层面怎么宏观调控,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改革措施。(摘编自教育部网站)02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盛大召开。4月1-2日,“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京召开。本次对接会旨在解读高等教育范式变革、教育数字化战略、产教融合等有关政策,交流“四新”建设进展,展示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特色专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建设成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对新时代产教融合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聚焦项目整合,在有组织的融合、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二是聚焦模式创新,在完善产学合作模式和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三是聚焦数字战略,在以数字化促进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会议指出,2023年围绕内涵升级、结构升级、质量升级,将重点加强项目导引,开展项目征集工作;强化项目质量,提升项目推动力;强化成果导向,推动教育数字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摘编自教育部网站)03教育部对贯彻落实全国巡视工作会议精神作出部署。3月29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巡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党组贯彻落实意见。部党组书记、部长,部党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怀进鹏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党的二十大后第一次召开全国巡视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巡视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必须不折不扣把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抓好学习领会。要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更加强化震慑作用,更加突出标本兼治,不断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系统思维,抓好统筹谋划。要向深发展、向专发力、向下延伸,找准深化点、着力点、关键点,统筹谋划部党组全覆盖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机动巡视、专项巡视等,推动实施“一校一策”“一单位一策”巡视,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三是压实各方责任,抓好整改落实。要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按照“四责统一”“三改一体”要求,压紧压实被巡视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的政治责任。要实现巡视成果的共用共享最优化,推动深层次问题解决。四是增强工作合力,抓好联动协同。要加强对直属高校巡察工作指导,指导直属单位党组织探索开展巡察工作,以巡视带巡察、以巡察促巡视。要增强协同意识,推进教育巡视巡察与纪律、监察、派驻监督统筹衔接,与组织人事、审计、财务、统计等方面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五是提升能力水平,抓好队伍建设。要加大现职组长、副组长的选配力度,配备相应专职人员,探索设立巡视专员岗位。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教育管理干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巡视铁军。(摘编自教育部网站)04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央企专业化整合工作全面提速。3月29日,由国务院国资委主持召开的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3批共11组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这些项目既有清洁发电、矿产资源这样的重要关键领域,也有生态环保、医疗康养这样与民生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既有央企间的资源整合,也有央地间的协同发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去年以来,国资委通过印发指导性文件、加强重点项目协调推动、组织项目集中签约等方式,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共实施专业化整合项目1272个。通过进行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不断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下一步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的方向其中之一是,把握工作重点,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围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开展市场化并购重组,努力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人工智能等领域完善布局,加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研究整合转制科研院所、应用类科研单位组建行业研究院,参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国家级创新联合体。(摘编自《科技日报》)05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急需紧缺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衡付广3月31日在该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正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推动知识产权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计划。衡付广介绍,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正积极配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开展全国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部署,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推荐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教指委行业委员人选。为扎实开展专业学位建设专题调研,国家知识产权局已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调研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7所高校,了解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情况,征求推动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意见建议。同时,开展有关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人才培养情况调查摸底,全面了解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情况。衡付广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有关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工作,为优质高效开展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持。(摘编自新华网)06聚焦科创终极目标,“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海淀集结。3月30日,3月30日,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发布仪式在北京海淀·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颐和厅隆重举行。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中国入选名单正式发布。在颁奖典礼上,来自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芯片、量子物理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的新一届TR35青年创新者被授予了这一殊荣。峰会由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联合主办。峰会在北京海淀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态势,也为中国的青年科技创新者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展示才华的舞台。(摘编自东方网)07中共中央政治局部署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会议审议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根据党的二十大部署,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最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防止“两张皮”。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效。要制定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确保常态长效。(摘编自光明网)08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 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就做好教师招聘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部署安排。《通知》提出,要统筹教师招聘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分结合各学段学位需求、城乡地区差异、学龄人口变动等情况,合理配置教师队伍。稳定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学幼儿园任教。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强化职业学校教师配备,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通知》明确,各地要把好教师招聘入口关,严格师德考察和招聘条件,办理聘用手续前须取得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创新基层招聘办法,适当放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招聘条件。深入推进“特岗计划”,优化招聘实施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科学制定招聘计划,重点保障紧缺学科师资需求。(摘编自《中国教育报》)09教育部推出系列“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为深入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持续推出系列“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截至3月29日,平台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已制作播出24期公益直播课,累计观看人次超9600万。课程涵盖形势政策、行业趋势、能力提升、求职策略、职业规划等主题,通过专题报告或经验分享,帮助毕业生开启职场第一步。一是聚焦提升求职本领,推出就业指导系列课程。二是聚焦把握发展趋势,推出分行业主题系列课程。三是聚焦拓展求职视野,推出新职业领域系列课程。四是聚焦强化安全教育,推出权益保护系列课程。(摘编自教育部网站)10陈杰会见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校长黛博拉·特里 带动中澳教育交流合作整体提质增效。3月30日,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在京会见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校长黛博拉·特里一行。双方就中澳两国高校教育交流合作相关事宜进行深入交流。陈杰回顾了中澳两国建交以来教育领域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积极评价昆士兰大学的办学优势及对华合作成效。陈杰表示,教育合作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具有积极作用。希望昆士兰大学作为澳八校联盟成员,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和教学优势,通过中澳校际合作和联盟式合作,扩大学生学者交流规模,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拓展科研合作领域,以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合作带动中澳教育交流合作整体提质增效。特里表示,昆士兰大学多年来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关系并取得丰富成果,未来愿继续在人员交流、人才培养、联合科研、合作办学及语言教学等方面深化合作。(摘编自《中国教育报》)112035年 4所北京高校全部搬迁雄安?校方密集回应。4月2日,针对近日“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四所北京高校将在2035年全部搬迁完毕”的消息,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接连发布消息称,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一校两区,协同发展”。北京林业大学也曾在此前的公开发布中明确,雄安校区的建设将开启一校两区的新格局。3月27日,推动首批四所疏解高校协同创新座谈会在雄安新区召开。有报道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成为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四所“双一流”高校。四所高校预计2025年完成一期工程,并于当年秋季对外招生,到2035年全部搬迁完毕。截至发稿前,首批建设雄安校区的四所北京高校中,北京林业大学未公开回应。记者从该校于2022年5月公开发布的消息中发现,该校曾明确,建设雄安校区开启了一校两区新格局。雄安校区将与北京学院路校区共同承担起建设扎根中国大地世界一流林业大学的责任与使命。(摘编自《北京日报》)12教育部专家组到国科大评估考察本科教学工作。3月27至30日,根据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安排,以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原校长龚克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行12人,莅临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进行为期4天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入校考察工作。通过考察,各位专家一致认为,国科大对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科教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本科教育体系:一是校院两级领导和组织都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多方探索形成了科教融合的有效举措和办学模式;二是在本科教育中坚持高标准,形成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教材体系等;三是对本科教育给予强有力的条件保障和资源支持;四是本科教育全面实行小班化教学,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导师,实行形式多样的导师制;五是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如毕业设计从开题到答辩有完整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摘编自国科大新闻网)13北京大学“新工科讲堂”启幕。3月31日,北京大学“新工科讲堂”拉开帷幕,首期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以“把握医学技术发展方向,重视医工结合发展路径”为题作报告。北京大学“新工科讲堂”的设立,旨在推动“以理启工、以文冶工、以工促多”的北大新工科文化建设,促进“厚基础、强交叉、宽视野、高品位”的新工科引领性人才培养。讲堂聚焦新工科及其交叉领域,邀请国际国内顶尖学者及行业专家主讲,围绕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工程科学前沿与技术创新、产业应用与社会发展、战略管理创新等内容展开,以促进学科交叉和跨界知识融合,培养引领未来的新工科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摘编自北京大学新闻网)14武汉大学首次院长联席会聚焦学科建设高水平发展。4月4日,武汉大学召开2023年第一次院长联席会议,围绕“学科建设年”主题,研讨学科建设高水平发展。参会校领导围绕会议主题并结合分管领域分别谈了推进工作的思路。校长张平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科建设年”的建设主体是学院,院长是本学院学科建设的第一负责人。召开院长联席会议的目的是让各学院间互相学习、加强交流,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学校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围绕“学科建设年”主题,学校层面要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谋划、结构优化、交叉融合和机制创新,推动学科建设高水平发展;学院层面要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学科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清醒认识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找准努力方向,共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摘编自武汉大学新闻网)15浙大与杭州市启动“产业+平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3月30日,浙江大学、杭州市城投集团科技产业合作推进会举行,并正式启动了杭州城投未来中心“名校+名企”“产业+平台”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杭州城投未来中心将开辟近10万平方米的研发办公空间,积极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探索“基金+基地+招商”为一体的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模式,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培育孵化新能源、新基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一批高能级创新创优企业。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指出,已聘请6位两院院士作为杭州未来中心院士专家委员会委员,以院士领衔的高能级平台和产业化项目为引领,推动泛浙大系高精尖项目落地。同时,在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科创基金设立、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以全新机制模式促进科技、产业和资本的深度融合,赋能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通从创新到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探索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共赢新路,共同耕好“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6同济大学与雄安新区结为战略合作伙伴。3月31日,同济大学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区校双方坚持以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济大学将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溢出效应,支持雄安新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雄安新区借助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助力同济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合作内容主要涵盖规划建设、人才、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当天,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共同签署了《雄安新区城市防灾顶层设计咨询服务工作协议》;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同签署了《雄安新区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与重点建筑前瞻性研究咨询服务工作协议》;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同签署了《雄安新区规划回头看(容东)咨询服务工作协议》。(摘编自同济大学新闻网)17东北大学和北部战区总医院共建北方高等医学研究院。3月30日,东北大学和北部战区总医院共建北方高等医学研究院签约仪式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据悉,研究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医学影像、医学信息化、医用人工智能、医学人文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通过深度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医工结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途径,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的深度交叉,将研究院建设成为一流高端医学科技人才培养特区和医学研究创新基地,打造高层次医工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一流师资队伍,增强在新兴智能医学等交叉学科领域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摘编自东北大学新闻网)18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研讨会成功召开。3月27-28日,由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主办,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承办的中国车身技术研究工作组会议暨一体式成型技术研讨会在苏州相城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一体式成型核心技术及应用”为主题,邀请来自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参会,共同研讨汽车轻量化技术及一体式成型技术的发展,推动车身制造工艺变革。同期,还举行了中国车身技术研究工作组名誉主任和常务副主任授予仪式、2023年中国十佳车身评选启动仪式及中国十佳车身评选规则研讨会。3月27—28日,由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主办,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承办的中国车身技术研究工作组会议暨一体式成型技术研讨会在苏州相城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一体式成型核心技术及应用”为主题,邀请来自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参会,共同研讨汽车轻量化技术及一体式成型技术的发展,推动车身制造工艺变革。同期,还举行了中国车身技术研究工作组名誉主任和常务副主任授予仪式、2023年中国十佳车身评选启动仪式及中国十佳车身评选规则研讨会。(摘编自湖南大学新闻网)19吉林大学扎实推进研究生美育体育工作。吉林大学结合研究生教学实际情况,全面启动研究生美育体育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工作。课程开设以来,学校坚持遵循“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和“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指导思想,将美育体育公共选修课作为研究生课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精品课建设推动整体课程教学水平提升,构建集理论、体验、实践、展示为一体的、具有吉大特色的“四位一体、分层教学、开放共享”的课程教学机制。截至目前,学校面向6个校区的研究生,每学年开设50余个美育公共选修课课程和160余个体育公共选修课课程,课程类型包含鉴赏类、理论类和实践类,涵盖音乐、舞蹈、戏剧、各项球类、瑜伽和游泳等课程内容,累计1400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相关课程的学习。(摘编自吉林大学新闻网)20华中科技大学首期梧桐语人才沙龙聚焦青年人才成长。聚焦问题、解决困难、助力成长,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期“梧桐语·人才沙龙”引进人才座谈会3月29日举行。1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人才交流了来校后的工作生活体会,并围绕研究生培养、公共平台资源共享、学科交叉合作、后勤保障服务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尤政院士强调,学校将继续抓好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将人才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各院系要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形成配套政策,发挥团队力量,合理整合资源。各职能部门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据悉,“梧桐语·人才沙龙”由人才办和人事处联合主办,聚焦青年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校领导“面对面”交流等主题,建立小规模深度交流渠道,以此铺就人才发展快速路,打造“暖心家园”。(摘编自华中科大新闻网)21中国地质大学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国地质大学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治理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强系统谋划,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双线协同、两办联动、要事会商、定期调度”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学校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专项行动计划,建立学校数据标准规范、数据资产体系和信息化工作内控管理体系。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IT资产及网络运维平台等,打造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三是打破信息孤岛,有效激活数据效能。研制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数据共享使用规范等文件,设立大数据中心,打通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孤岛”。四是优化运维体系,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建立健全主动服务响应机制和网络安全主动运维机制,强化信息化应急处置能力,实施数据异地备份和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切实保障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安全。(摘编自教育部网站)22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探索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西安交通大学立足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积极探索与俄罗斯高校的合作与交流。目前西安交大与14个俄罗斯高校及科研机构保持协议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推进与俄方高校在教育领域开展卓有成效务实合作。一是搭建人文交流平台,促进中俄青少年交流。搭建“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西安)交流平台并开展交流活动,举办中俄学术交流周活动,专业领域涉及航天航空、高电压技术、法学等多个学科门类。二是依托引智引才项目,深化中俄科研合作。与俄罗斯科学院大电流所、电物理所、联合高温所等科研机构建立广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近年来双方实现人员互访数十人次,并签署合作协议。三是搭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平台,拓展中俄教育合作。积极构建航空航天子联盟、新丝路法学院联盟等多个专业合作子联盟。(摘编自西安交大新闻网)23英国:教师薪资待遇下降导致大学教师流失。据英国财政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显示,自2010年来英国继续教育学院教师的实际工资下降了18%,教师薪资待遇的大幅度下降加剧了教师流失。相关专家表示,近年来,许多关注点都在中小学教师罢工上,而大学教师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不同于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大学教师的工资是由各个学院根据学院协会提出的年薪建议来规定的。平均而言,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比职业大学教师高21%,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是大学不仅要开出可观的薪水来招募新教师,更要在有限的预算内给老教师一个令人满意的薪资待遇,这使得大学的教育资金显得捉襟见肘。教育部发言人表示,优秀的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对培养英国经济增长所需的人才至关重要,他们正在为大学提供高额的教育资金来提供支持。同时,教育部发起了“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的招聘活动,以提高继续教育学院教师传授技能的能力。(摘编自英国《The Mirror》)24美国呼吁高等教育关注就业市场技能差距。“后疫情”时代的工作就业出现了很多变化,例如灵活职业和远程工作迅速兴起、消费者行为发生转变、就业者在关注工资的同时也更加强调工作的稳定性。美国很多研究发现就业市场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技能差距,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建议。报告提出就业市场最希望高校毕业生掌握的硬技能是:战略思维和分析、数字通信、项目管理;最希望高校毕业生掌握的软技能是:解决问题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领导力。在2023年,市场对软技能的需要上升48%,对硬技能的需要反而下降了33%。报告提出,大学开展高等教育课程时应该关注如下方面解决技能差距:第一,定期与就业市场接触,了解市场技能需求,并针对最紧缺的技能更新培养方案。第二,制定开设技能培养短期和长期课程,满足就业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长期是指学位课程,短期则包括技能培养、证书获得等。第三,征求学生的意见,以衡量他们对课程的满意度,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第四,持续更新课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来不断更新自身技能。(摘编自高等教育洞察)25终于迎来开学季英国推出“终身贷款权利”计划保障终身教育。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年龄不应该成为接受培训、提升技能、追求目标的障碍。为此,英国议会近日通过了《终身学习(高等教育费用限制)法案》,并推出“终身贷款权利”计划,旨在支持更多人参加高质量课程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的需求,提升工作胜任力。从2025年开始,“终身贷款权利”计划将向贷款者个人账户发放37,000英镑,其价值约等于4年18岁以后教育的学费。学生能够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剩余资金,并获取可参加课程的信息。通过贷款,“终身贷款权利”计划能够鼓励更多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助来自不同背景的学习者获得多种学习和培训机会。该法案的提出也意味着从2025年开始,大学和学院将引入“课程年”的概念代替“学年”,并采用新的计费方式——以学分为标准对课程和模块收取费用,在支持更具灵活性的学习模式同时,合理收取课程费用。在新制度的支持下,毕业生将有机会返校学习低于或等于现有学历级别的课程,突破现有制度的限制。这项改革将不仅促进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还能使工作者通过再培训满足尖端行业和高薪工作的需求。(摘编自英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