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下文简称“诺奖”)通常被认为是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截止2017年共授予了892位个人和24个团体。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科研整体水平正处于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重要时期,为加强国际顶尖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如火如荼进行,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主力军,不断寻求国际顶尖合作,与诺奖学者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不断将国外的顶尖科研资源融合到学校的科研中。 笔者根据“双一流”的高校名单,对相关高校的官网和与诺奖学者合作的相关新闻进行统计。截止至目前,与国内高校合作过的诺奖学者共计139人次。但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高校与诺奖学者交流合作的相关新闻,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且现阶段很多高校网站不对外公布等因素,不能完整且准确的采集各高校的相关数据。以下分析中的数据,按有明确的诺奖学者姓名信息为准。 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北京大学最早在1984年12月,授予杨振宁先生为名誉教授,开启了国内高校与诺奖学者的交流合作“破冰”。随着之后中国的迅猛发展,国内高校与诺奖学者的交流合作在不断增加,2006年、2013年、2016年是国内高校与诺奖学者交流合作的三次高峰。 一、国内高校与诺奖学者交流合作的历史 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北京大学最早在1984年12月,授予杨振宁先生为名誉教授,开启了国内高校与诺奖学者的交流合作“破冰”。随着之后中国的迅猛发展,国内高校与诺奖学者的交流合作在不断增加,2006年、2013年、2016年是国内高校与诺奖学者交流合作的三次高峰。 二、国内高校与诺奖学者交流合作的主要领域 根据统计结果,国内高校交流合作较多的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奖、生物学或医学奖和经济学奖的学者,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的学者相对很少。 三、国内高校与诺奖学者交流合作的主要方式 虽然国内高校与诺奖的学者以授予荣誉教授的方式为主,近年来正从 “荣誉教授”向“特聘教授”“全职教授”阶段发展。高校与诺奖学者建立了初步的交流合作关系后,双方有深入交流合作意向,将会具体商谈实质性交流合作事宜。 从2003年开始,国内高校与23位诺奖学者都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成立联合实验室等,共同开展高水平的科学联合攻关。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与相关高校老师交流,在下表统计的116名荣誉教授中,也有进一步与相关高校交流合作的诺奖学者。但因高校官方公布信息和新闻有限,未能查到准确的后续的交流合作信息。 笔者发现,国内高校开始与诺奖学者交流合作,大多是学者获得诺奖成名之后。与国内139位交流合作的诺奖学者中,有4位学者是在获得诺奖前,与国内高校建立联系。仅有天津大学2014年国家短期千人计划引进,也是吉林大学荣誉教授的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