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推动“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7年12月2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和聊城大学在“江北水城”聊城市,共同举办“双一流”建设与院校研究高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凝聚共识,形成了如下“一流本科”建设共识。“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底色,建设“一流本科”,是“双一流”建设的根基。“双一流”建设,要回归大学育人的基本功能,回归培养人才初心,将建设“一流本科”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使一流本科教育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成为有机统一体,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达成更深层次的融合和更高标准的统一。建设“一流本科”,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价值与理想引领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遵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服务于国家和人类发展需要的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创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现代育人体系,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标准,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成长力。第一,树立一流育人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真正做到“教”与“育”的紧密统一。确立整体和谐、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创建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第二,构建一流育人机制。落实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院系设置和教学组织,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治理结构。建立科研与教学融合机制,把一流学科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把一流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锻造优良学风,完善教师和学生荣誉体系。第三,建立一流学科专业体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重视专业内涵的充实、调整和更新,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努力适应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寻求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群。第四,完善一流课程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关注课程实施,改进课程与教学评价方法。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和学分互认等配套管理制度。第五,培育一流通识教育体系。注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构建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结构合理、科学规范的通识课程体系,使学生不仅掌握学科专业的新领域、新技术、新技能,更要具有人文情怀、专业素养、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不仅能够自觉摈弃狭隘的视野,去除精致的利己主义,避免有教养的市侩主义,追求有格局、有境界、有追求的人生;不仅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坚强的道德意志,更要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自觉把“人生梦”与“中国梦”“人类梦”融于一身。第六,打造一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引领学校整体教学改革,促进整体教学水平提升。第七,建设一流开放协同育人体系。坚持开放办学,加强社会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办学视野与格局,提高合作与交流水平,构建国际开放与社会互动协同相结合的一流本科办学环境。完善行业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育人体制,为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制度保障与培育土壤。第八,锻造一流师资队伍。注重教师发展,健全教师发展体系,为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改进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以政策制度保障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第九,夯实一流质量保障体系。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形成系统化、可持续的支持保障机制,营造重视本科教育新生态,提供优良的育人环境。优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反馈应用机制,提高育人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运行有效性。建设以内涵提升为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的质量文化。第十,致力一流院校合作关系。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开放互鉴、合作共赢、协同发展”为宗旨,深化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享的协同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领域协同发展。“万物得其本者生”。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本科”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中国梦”的基础工程。“一流本科”建设要在对大学理想、价值和文化上的坚守与革新中,不断构建大学自信力和坚韧力,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来源 | 聊城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