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 通讯员 应望江 李聪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应当做出哪些调整和改变?中外大学校长论坛11月17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作为庆祝上海财经大学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论坛以“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知名大学校长围绕“新技术变革下的人才培养”、“跨边界的学科融合”、“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新思路与新启示。
上海财大副校长蒋传海教授以“新时代的大学新使命”为题作主旨演讲。他指出,新全球化时代的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特征,对大学提出了新要求。而伴随着新全球化的浪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赋予了中国大学新的使命。上海财经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追求卓越、坚持内涵发展,坚持放眼世界,坚持锐意改革。面向新时代,中国大学必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面向未来,才能不负时代使命,开启新征程。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就“面向未来的大学与学科建设”作主旨报告。他表示,面向未来,中国要建设一个教育强国,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能够满足人民的期待、适应科技的快速发展并顺应全球趋势。为此,高校必须不忘初心、直面矛盾、拓宽思路。通过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多科研究平台、淡化科研量化考核指标,等等,做好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校长Colin Bailey教授以“高等教育驱动的国际关系”为题发表演讲。他首先探讨了全球高等教育模式的演变,进而论述了大学国际化的深刻内涵,并进一步反思了高等教育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强调,不同行业、国家之间的充分合作,将有助于解决全球问题。为此,大学既要确保其学生有能力适应未来的科技发展,也要培养他们拥有国家层面的当地领导力。
日本一桥大学校长Koichi Tadenuma教授以“用科研培育创新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主题,分享了一桥大学21世纪的愿景与实践。Tadenuma教授表示,一桥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有很多的共同点,两校都自商科肇始而逐渐延伸向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当前,一桥大学的愿景是通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人才,以及通过组织并推动多个新的学科研究项目的开展,来解决财务管理、老龄化等经济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