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2月23日电 (通讯员 刘彦廷)2018年寒假,来自环境学院、电子系、建筑学院、经管学院等院系的10名同学和自动化系副教授何潇一同奔赴中国近邻,探寻泰国与印度的中资企业发展现状与创新创业环境。在1月26日到2月6日的12天中,实践支队走访了亚洲大学联盟成员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与印度理工大学孟买分校,印度孟买大学、尼赫鲁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中国铁建(东南亚)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泰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集团(印度)有限公司、山东电建一公司以及泰中罗勇工业园等知名中资企业(园),泰国正大集团、印度支付团(Paytm)等知名本土企业,并向竺道(ZDream)孵化器、大恒竺成律师事务所学习经验。参访印度理工大学孟买分校。霍元东 摄参访中远海运(印度)公司。在中国建筑(泰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水利系86届校友、副总经理刘崇明向支队成员介绍了企业在海外生存的中建经验,始终要强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这位在海外工作近30年的校友在泰国为学弟学妹们上了生动一课,清华人强调实干,心怀祖国,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海尔分公司总经理张政汇的话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国家主席的来访,使得老百姓对中国的认知度发生了变化,感觉中国在逐渐强大。祖国强了,我们就好了!”与中国建筑(泰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清华大学水利系86届校友刘崇明座谈。霍元东 摄在参访企业与高校之余,博士生讲师团的讲师更是在泰国和印度为当地师生与中资企业送上4场报告。在泰国历史最悠久的朱拉隆功大学里,2016级公管学院硕士生石智丹通过展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上海陆家嘴照片,向在场师生展示了中国发展的巨大变迁,并且通过介绍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支付宝和微信、网购、高铁和共享单车,形象生动地阐释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如果你问我15年前、20年前的中国什么样?我会说它非常落后。去年我两次到访中国,感觉就像换了一个世界。毫无疑问,中国在飞速发展。”朱拉隆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素叻博士在听完石智丹的报告后表示。经管学院2016级博士生何文天在孟买大学季羡林研究中心与孔子学院也送上了一场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创新成就与经验”的英文报告。他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生动地阐释了40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认为创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大学学生交流。霍元东 摄印度孟买大学师生听取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何文天的报告。霍元东 摄在实践之余,支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学习,大家畅谈“走出中国看中国”的感悟。在尼赫鲁大学与中国留学生的交流期间,同学们无不激动地提到习近平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我们要向莫斯科大学留学生学习他们的担当和使命感。印度的中国留学生虽然少,但我们也可以做一点什么,因为如果要加深中印两国了解的话,那么留学生一定是重要媒介之一。怎么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中国,就是我们留学生的使命和任务。”清华学子与在尼赫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共同交流。清华大学研究生骨干“知行计划”海外实践由校党委研工部与校研究生团委共同发起,主要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针对其创新创业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开展专题深度调研,成为清华研究生拓展全球视野,表达中国立场,发出清华声音提供重要途径。2018年寒假,清华大学研究生骨干深入印度、泰国、巴西等国,观察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探索不同国家创新体系的异同。供稿:研团委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