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一行调研人文学部并召开座谈会,聚焦队伍建设和“双一流”建设进展中存在的问题,研讨破解之策。副校长王博,副校长兼教务长龚旗煌,人文学部主任申丹,人文学部副主任李四龙、王奇生、廖可斌,以及学部各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会,会议由申丹主持。会议现场申丹简要介绍了学部基本情况、学部定位和学部特色工作,重点汇报了学部在建设跨院系的大型文库、跨院系学术研究平台、组织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等方面的工作。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陈晓明重点分析了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势与面临的困难,提出了队伍建设规划和学科内涵式发展建设规划。历史学系主任张帆重点分析了学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在有基础的重点发展方向上设立实体机构扩大规模,狠抓科研工作等应对策略。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认为考古学科正面临革命性的转变,提出了建设中华文明文物基因库带动学科转型、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学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构想。哲学系主任仰海峰指出了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基于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数据剖析了学科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呼吁学校提高外院的教学科研系列规模比例。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指出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汲传波提出了成立剑桥——北大双语联合实验室,建设微硕士在线课程和设立外国留学生本科专业的构想。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提出了学科发展在硬件设施、学位授予和经费方面急需支持。针对人文学科普遍存在的“年龄和专业结构失调、师资力量匮乏、高水平人才引进困难”等队伍建设问题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不足,缺乏制度引导和资源整合,人均科研成果不领先,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重大项目不够多”等学科建设问题,与会各方进行了自由讨论。李四龙认为人文学科要担负起人文通识教育的责任,在人才培养上要做战略性的调整。王奇生呼吁要重视专著和论文的关系,提升专著对学术水平考量的比重。廖可斌认为北大引进人才的高标准和文科成才晚等特点是严重制约北大人文学科引进人才的重要因素,建议要调整引进人才的微观机制。王博充分肯定了人文学部的工作,认为学校各方面高度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他强调不仅要引进最优秀的人才,更要营造好的氛围,培养和帮助青年人才成长。他提出要切实解决教师研究兴趣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契合问题。郝平充分肯定了人文学部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绩。人文学科各院系具有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能深入分析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对此他高度评价。郝平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回应院系关切,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改进措施。他建议社科部设立北京大学学科分析与建设专项课题,调动各院系的积极性,认真分析学科发展的优势和问题,并要求各单位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要提高行政支撑能力和后勤服务水平,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加强科研秘书队伍建设,将教师从繁杂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郝平希望,北大人要秉持爱国奉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集中力量把最核心的,既是学术前沿,又满足国家需要,同时也是学校基础的学科建设好。编辑: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