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去除草坪杂草?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设计绿化景观?5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设计学院的500余名本科生抓起除草刀,扛起锄头铁锹,投入美化校园的劳动实践中。今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首推“劳动月”,在校园里划分“绿化责任区”和“生活责任区”,学校25家院系的3953名本科生将分期、分批参与拔草除杂和个性化种植等劳动教育实践系列活动。“责任区”制度是学校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融合校园管理环节的创新举措,学校开放拔草除杂等绿化养护环节,同时把宿舍区绿化景观的改造权、设计权交由学生,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认识劳动、强化专业技能,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当天下午3时许,参加当天第三批劳动的248名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来到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东区大草坪,认领好各自的“绿化责任区”就投入地干了起来。这些大一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是初次下地的“园艺新人”。在劳动实践的前几天,上海交大团委和后勤保障中心提前录制了拔草除杂教学视频,供学生自学。当天劳动现场,也有园艺师傅悉心指导:右手抓好除草刀,找准杂草位置,左手反握住根系,将刀插入土中松动杂草根系,再用两只手协力把杂草连根拔起,最后抖落根系上的附土。杂草垛越垒越高,同学们虽然大汗淋漓,但看着除草后焕然一新的大草坪,心里满是收获劳动果实的喜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季弋琨表示:“写代码和除草,也就是侧重点不同,但‘敬业’是同样需要的优秀品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潘文峥表示:“‘劳动月’里,短暂的劳动体验让我感触颇丰,当我带上劳保手套,拿起除草刀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阳光下、草坪上俯身的我们,才真正身体力行地认识了‘劳动’二字,才真正发自内心地有感于劳动背后朴素而崇高的光荣。”据活动负责人、交大团委张怡凡老师介绍,将校园管理环节融入劳动教育过程,旨在使学生在出力流汗、动手实践中,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强化价值引领,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意识,认识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与担当。据介绍,全校2020级大一本科生将陆续利用5月“劳动月”的周末,分批到学校单片面积最大的东区大草坪参加“绿化责任区”拔草除杂劳育实践活动。在学校另一头的西一区学生宿舍13号楼边,来自农业与生物学院和设计学院的3个本科生团支部同时正完成“生活责任区”最后一批苗木定植。学生根据前期放样,找准种植位置,挖好土坑,小心翼翼地放上幼苗,一个掩土,一个浇水,不亦乐乎。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责任区”个性化种植活动早在今年四月初就已启动。在学校团委和后勤保障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实地调研后,综合植物观赏价值和设计寓意,集思广益,拟定种植计划,全程自主完成景观改造。该景观的色彩设计灵感来源于霞光中的太阳,以橘红色与粉紫色表现主题,象征积极向上阳光的精神。总体分为四个层次,以场地内的高大灌木作为画面支柱,用金森女贞填充中层,再结合低矮灌木与草本形成地被,在立面上丰富了观赏效果,增强了趣味性和体验感。同学们的计划周密细致,涵盖设计、土地清理、平整、放样、苗木定植、养护等完整环节,既富创造性,又具科学性。据现场指导老师介绍,负责本次景观改造的学生来自风景园林专业和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利用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将“所学”运用到“所为”中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出真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更多“生活责任区”将在交大校园内陆续开放,作为劳动教育的优秀载体,培养学生的校园“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