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新奇迹!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留下殷殷嘱托:希望上海“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总书记希望上海“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连日来,上海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发展总体要求的领航指向,更好地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要以总书记讲话为根本遵循,加快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加快集聚和配置全球要素资源,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发挥高校人才优势 潜心突破卡脖子技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和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充分体现了对上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上海人民的关心牵挂和对上海的深厚感情。”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表示,全市教育卫生系统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落实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到2020年圆满完成中央交办的试点任务。同时,要继续发挥上海高校人才资源集聚优势,加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供给侧”改革,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如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的创新者们指明了方向:要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总书记重要讲话对我们科研人员既是一种极大鼓舞,也是一种有力鞭策。真正的策源能力,就体现为从0到1的突破。”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总经理张卫说,我们目前承担的国家集成电路重大专项,就是瞄准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此需要集聚多方力量潜心研发。在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AI)研究首席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徐雷看来,高端产业的创新和引领无不来自于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上海是国内目前人工智能布局最早且最具前瞻性的地区,涵盖了理论方法、芯片算力、产业应用等领域。他表示,上海要继续加大基础研究力度,由此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进一步探索制度创新 勇担先行者使命在上海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等都有高屋建瓴的精辟论述。他特别指出,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让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备受鼓舞。他说,同济有一大批教授学者正在参与黄浦江两岸滨江贯通、老旧小区城市更新,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工程项目,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城市规划、建筑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在前期取得丰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力争对实践经验进行凝练,总结归纳一批制度化成果和理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助力上海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高校智库要做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研究,全力以赴落实党中央交付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复旦大学自贸区研究院负责人尹晨说,上海要成为活力迸发的创新热土,不仅要重视科技创新,还应结合自贸区新片区建设,进一步探索制度创新,为国家层面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探路。传承红色基因 将红色文化转化为育人资源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牢记总书记嘱托,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把家国情怀厚植到一代代青年人心中,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说,众多红色资源不仅是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大学不可多得的育人资源。高校要更多发掘、利用红色资源,整合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琰表示,当前,虹口区中小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同时通过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积极开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全新探索,多方联动形成育人合力,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爱国爱党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