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每5所基础教育学段学校,就有一所开在浦东;每4名基础教育学段学生,就有一名在浦东就读——今年新学期,浦东再添8所新学校,其中包括幼儿园5所、小学2所,初中1所,另新增校(园)区8个,其中包括幼儿园分园5个、小学分校1个、初中分校1个、完中分校1个。新增学校建筑面积达13.6966万平方米,扩充班级规模303班。
如何让浦东的学生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深化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浦东从“教育大区”走向“教育强区”的必由之路。而当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新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双引擎”。
校社融合激发教育活力
3年前,在上海市教委“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精神指引下,浦东制定完成了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具体时间表、路线图和行动方案。2015年新学年,浦东推出以高东镇、金杨街道、潍坊新村街道和上钢新村街道为区域范围的义务教育学区,以建平中学、进才中学和洋泾中学为牵头学校的3个教育集团,作为“优质均衡发展”的先行试点。
其实,早在20年前,浦东就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与学区化集团化类似的教育实践,目前已成立的学区、集团,其领衔学校与成员学校之间大多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和“感情基础”,这大大提升了各成员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发展过程中能集众家之力、谋共赢之事,让共治变得更有效、更顺畅。
在办学过程中,浦东鼓励学区和集团尝试将公办、民办,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等不同办学性质的学校抱团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社区和街镇的资源。
从“友情客串”到“主动参与”,高东镇在参与高东学区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不仅将门球、武术和樱花等文化品牌纳入高东学区的“资源宝库”,还将高东镇文化活动中心、高东镇樱花园等供各校无偿使用。数据显示,新区21个街镇社区直接参与了学区的组建,占浦东街镇数量近六成。
依托张江高科技园区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张江学区举办了两次“课程超市”展示活动。活动中,学校充分展现特色课程,企业和展馆则秀出丰硕的科教资源。之后,该学区又借助园区之力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开通了“张江学区网络超市平台”,实现了现代技术与网络超市的无缝链接。
跨校共享资源师生受益
开展学区化集团化试点,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虽身处一所学校,却能享受到其他学校的师资、课程、活动、硬件资源等,这不仅意味着打破限制、交流融合,更展现出学区、集团的教育张力。今年9月,进才中学4000平方米的创新实验室就将“开张”,涉及各个领域。周一到周五,这里是进才中学的创新教室,到了双休日,就将是进才教育集团的“大教室”——来自集团里其他14所小学和初中的学生,都可以到这片“包罗万象”的创新实验室里观摩、学习,而他们的“老师”,就是进才中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在这之前,进才中学的老师们,已经跨出校门,来到集团里的初中和小学中,开设各科科类的讲座。每年,艺术节和学术节,“大家庭”里的成员都汇聚在一起,一起共享平台资源。
去年,进才东校在祝桥镇建校,成为进才中学教育集团的新成员。和开设在航头镇的进才南校一起,已经成为了当地社区老百姓信得过的教育“新品牌”。进才教育集团理事长赵国弟说:“成立教育集团,除了课程共享,还要新办一些学校,带动一些薄弱校,这些年不少集团内学校成为了家门口好学校,就是集团化的成果。”
学区和集团组建后,各校优质教师资源如何柔性流动?浦东各学区集团在办学中不仅探索出了同一学科跨校教研的有效方法,还从学段衔接、学科统整的角度探索出跨学段、跨学科联合教研的有效模式。
去年,洋泾教育集团的洋泾中学与洋泾—菊园实验学校联合策划了一次见习教师规范化联合培训活动。两所学校同属“浦东新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以往各自为政。此次借着集团组建的“东风”,将小、初、高三个不同学段的近20位见习教师组织到了一起,开展联合培训,不仅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不同学段的教师也碰撞出新的火花。
从数量递增到内容提升
目前,浦东已成立20个学区和6个教育集团,项目参与学校210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覆盖达68%,提前达到覆盖率50%的工作目标。在推进的过程中,浦东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正从数量的递增转向内涵的深耕,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获得发展。
据了解,浦东新区未来还将出台一系列人才、经费、招生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现有集团和学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将试点对学区化集团化进行综合评估。
浦东新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诸惠华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将在目前成果上,进一步发挥学区化、集团化的辐射作用,做大建平、进才等几个教育集团的品牌,同时让教育集团和学区化的品牌辐射到郊区,实现城乡一体化联动,确保学校建设公共资源的标准化和均衡化。此外,还将探索新的模式,以落地浦东的多所名校带动浦东更多的学校,让名校资源“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