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态

一周要闻 | 2018年度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9-01-01 供稿部门:里瑟琦智库-精选科教要闻 浏览量:

1.44所高校拟获批2018年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拟确定名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企业、转制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实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为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促进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有机衔接的一项重要举措。据了解,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也是纳入统计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之一。本次公示的2018年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共有111个,其中依托高校(附属医院/研究院)的研究中心共有44个,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高校和一批地方强校。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2018年度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2月20日,2018年度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新形势,明确新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系统部署了2019年高校科技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出席并指出,过去一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五年计划、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启动实施,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杜占元强调,当前国家发展对高校科技原始创新和核心攻关的需求更加急迫,国际科技教育竞争对“双一流”建设的挑战更加急迫,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更加急迫。高校科技战线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把握人工智能、智能科技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机遇,深刻认识科教融合发展规律,扎实推动新时代高校科技高质量发展。杜占元要求,2019年高校科技工作要扎实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党对新时代高校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二是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把优良学术生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三是突出高校科技优势和特色,加强基础研究,聚焦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四是深入开展服务国家战略行动,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高校军民深度融合,服务国家科创中心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五是推进科教融合,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添加科技引擎。六是大力拓展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打造新时代开放创新的战略平台。(摘编自教育部网站)3.2019年考研日前开考:290万人报名。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透露,2019年研招考试报考人数再次大幅增加,全国考生规模达到29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21%。实际上,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已连续多年增长。据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自2007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每年增长率维持在4%左右。从2019年考研的报名情况来看,在公开报名人数的部分省份,不少地区的报考人数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例如,四川考研报名人数达到141786人,较之去年增幅为29%;河南地区考研报名人数则已达23.36万人,增幅突破25%。同时,上述《报告》显示,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为首要动机,其次是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第三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摘编自中国新闻网)4.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政府、企业设立联合基金。12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北京举行“加强基础研究多元投入座谈会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签署仪式”,分别与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吉林省等四个省签署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其中,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合计17亿元,四个省共投入经费12.75亿元,自然科学基金委匹配4.25亿元;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合计6.875亿元;三家企业共投入经费5.5亿元,自然科学基金委匹配1.37亿元。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活动是科学基金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投入结构,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的具体举措。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出席活动并在讲话中提出,希望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发挥联合基金的平台作用,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摘编自科学网)5.教育科技创新平台联席会议举行。12月8日,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起的第一次“教育科技创新平台联席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研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新时代科技创新平台的使命和责任、如何协同创新以服务于教育信息化2.0等议题,并发起了《“加强教育科技创新平台协同创新、推进科教融合”的倡议》。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教授指出,教育是复杂系统,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家庭等的共同努力;教育关乎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教育工作者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6.2018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正式公布。日前,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评选揭晓。它们包括由北京大学高文院士牵头的“视频编码国家标准AVS2支撑中央电视台播出超高清电视”;北京协和医学院曹雪涛团队牵头的“炎症性免疫反应的新型分子与细胞机制”;东南大学牵头的“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铁电体”;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牵头的“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吉林大学孙友宏教授团队牵头的“地壳一号”深部大陆科学钻探钻机关键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钟虓䶮团队牵头的“原子尺度测量材料轨道与自旋磁矩”;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团队”牵头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牵头的“新能源悬挂式空铁关键技术与试验线工程”;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前头的“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山大学宋尔卫团队牵头的“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治疗新策略”。“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21届,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较高的声誉。(摘编自教育部网站)7.39名学者拟入选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12月18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公示拟立项建设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的通知。经形式审查、初评及会议评审,拟立项支持39项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卓青计划”为北京市高精尖项目,与高精尖创新中心均是北京高校高精尖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卓青计划”,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实体,搭建有利于青年科研领军人才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平台,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卓青计划”按照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应用类进行分类管理。“卓青计划”每个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卓青计划”所需经费纳入各年度部门预算,项目总额度按照人文社会科学类1500万元、自然科学类5000万元、创新应用类1亿元的标准给予资金支持,实行“总额控制、定额管理”,项目根据实际需求在总额度内提出年度经费申请,避免当年产生结余资金。从入选名单来看,北京大学拟入选人数最多,共有8人。清华大学共有6人,紧随其后。(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8.2018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发布。12月8-9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2018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指数得分全面提升。此次调查共有356所高校4.98万名毕业年级学生和1.78万名教师参加,比以往更具科学性、代表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对于总体情况,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指数得分全面提升,分别较2016年提高4.7%、4.3%、4.3%和2.7%。本科师生最满意的方面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处理不诚信行为的规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师备课充分性和考试评分公平。而本科师生之间最不满意的方面分别为课程内容吸引力、教学方式吸引力、学生参与科研、学术讲座吸引力、国际化资源、师生课外交流时间、学校管理的学生参与权和餐饮服务等8项。此外,“学生中心”教育理念在高校办学实践中逐步确立和落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职能、核心职能,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科研机构的本质属性。大学生对人才培养总体上比较认可。75%的本科生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学校都落实得较好,分别比2016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75%的本科生认为,学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得较好,分别比2016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9.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揭牌成立。12月17日,在上海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办公室第八次全体会议上, 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宣布成立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并同时开启“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建设。该科学中心依托同济大学建设,将积极探索科研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改革,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面向全球招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中心拟选址于上海张江科学城核心区域。分三期实施建设,目标是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从而推动上海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策源高地、应用示范高地、制度供给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同时开启建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将以“人工智能+”赋予传统学科新的发展动能,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确保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摘编自上海教育新闻网)10.中国科协与北大共建科学文化研究院。12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北京大学联合共建的科学文化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该研究院是国内首个以科学文化研究为核心定位和首要发展目标的科研机构,接受中国科协和北京大学双重领导。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为研究院创始院长。他表示,科学文化研究院聚合了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协双方的优势,以此为基础,为科学文化建设搭建全国性的研究平台和学术人才聚集平台,同时建成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阵地,建成我国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和交流的枢纽以及科学文化方面的国家级智库。(摘编自北京大学新闻网)11.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上海市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12月21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三方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6家附属医院,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他对学校未来办学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加强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二是立德树人,全面落实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德学兼修、能力过硬的卓越拔尖人才。三是立足上海,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协同创新,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四是引领示范,创新医学教育管理体制。要充分利用共建托管的综合优势,加快建设一流医学院、打造一流医学学科专业、培养一流医学人才,示范带动全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根据共建协议,教育部在保持原有支持不变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落实扩大办学自主权,指导支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加快建设一流医学院,加快培育一流医学人才,加快建设一流医学学科,加快提升医学创新与服务能力。(摘编自复旦大学新闻网)12.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成立。12月14日,日前,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举行,林毅夫任首任院长。北京大学校长郝平指出,“新结构经济学”是中国知识分子立足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实现象,进行科学前沿研究和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成立开创了我国社会科学理论自主创新之先河。希望研究院积极深化自主理论创新,夯实学科建设基础,推进国内外实践与交流合作、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为引领国际学术思潮、增进人类知识与福祉作出卓越贡献。据悉,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是中国第一个以社会科学自主理论创新为宗旨的科研机构,其前身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由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创办于2015年12月,是国家首批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摘编自北京大学新闻网)1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12月14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南京大学校长助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范从来指出,新时代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而随着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新时代,这一新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具体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实施精品化教学战略,不断提高其感染力和吸引力,坚定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摘编自南京大学新闻网)14.德稻集团与北京大学合作推进重大挑战学者计划。12月16日,北京大学—德稻集团重大挑战学者计划(GCSP)签约仪式举行,德稻集团参与GCSP全球协作,成立北大—德稻GCSP先锋班,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项目成果转化合作。GCSP是美国国家工程院倡议的应对全球工学重大挑战的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大学于2017年在中国率先设立重大挑战学者计划,通过项目与实践,培养学生应对21世纪重大挑战的视野和能力。德稻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卓智表示,GCSP是全球参与的项目,北大、德稻以及更多中国学术和产业力量的参与将为其注入中国智慧,期待通过这一项目,携手建立全球跨学科、跨文化、产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共同面对21世纪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挑战。(摘编自北京新闻网)15.清华大学学生工作教学委员会成立。12月17日,清华大学学生工作教学委员会成立会议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出席并指出,学生工作教学委员会作为跨单位的教学委员会,对提高学生工作系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向波涛希望学生工作教学委员会要抓紧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构建形成制度框架;要持续抓好教材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努力将每一门课程都建设为落实“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精品课程;要做好开课教师的教学培训、管理和服务,经常性开展教学研讨,促进提高教学育人水平。经学生工作办公会审议,批准通过了《清华大学学生工作教学委员会章程》;经教学委员会2018年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批准通过了学生工作教学委员会委员和顾问委员名单。学生工作教学委员会是学生工作相关单位教学工作的审议、评议、指导和咨询机构,接受校教学委员会的指导,独立开展工作。(摘编自清华大学新闻网)16.2018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在西安开幕。12月22日,由西安交大、西安市政府承办的2018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开幕。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表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如何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如何紧扣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去培养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该着力思考的方向。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指出,创新的核心是人才,推动创新创业的人才教育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转化,联盟举办了第一届“京津冀—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摘编自西安交大新闻网)17.浙江大学首届生命科学大会举行。12月20日,浙江大学首届生命科学大会暨西湖学术论坛第206次会议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问题。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指出,生命科学是里瑟琦智库“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布局领域,长期以来,里瑟琦智库坚持对标一流,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推动跨学科、大协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向未来,浙江大学将进一步突显交叉会聚的鲜明特色,形成生命科学发展新的学科方向和增长极;发挥科创中心的引领作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提供指引;强化颠覆技术的应用效应,为增进人类福祉提供更多优质的应用成果。他说,作为学校首届生命科学大会,将与社会各界朋友共同开启深耕生命科学的崭新征程。希望将大会打造成常态化、有影响力的生命科学高端论坛,成为推动大生命、大健康问题合作研讨的优质平台。(摘编自浙江大学新闻网)18.北大博古睿研究中心成立。12月19日,由北京大学与美国博古睿研究院共同发起的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在京成立。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迅猛地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形态、结构形态、组织形态,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这也给高等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影响。身处这个时代,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未来发展的奠基者,大学需要率先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人类贡献思想、理论和人才。据悉,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整合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资源,汇集海内外研究力量,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关注人类变革和全球治理两大主题,深入探讨“天下体系”对当代的意义,用具有当代性的东方智慧破解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摘编自北京大学新闻网)19.哈工大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12月5日,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第二次理事会及会员大会召开。哈工大增选为联盟理事单位。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7年7月成立,是科技部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要载体与举措。联盟将紧密配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规划,通过“一体(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两翼(以技术专家为主体组成的多个工作组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推进组)”的部署,聚集工业界、科研界的中坚力量及相关机构,利用产业基金的引导,服务企业,支撑政府决策,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为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必要支撑。(摘编自哈工大新闻网)20.美科学家准备迎接政府再次“关门”。日前,美国科学家正准备迎接联邦政府部分关闭。这将是今年第三次停工,可能会打乱研究项目和会议,推迟拨款,并使招聘和培训复杂化。国会已经批准为联邦政府约3/4的活动提供资金。这意味着此次“关门”不会直接影响到一些主要的科学机构,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及能源与国防部门。但是国会还没有完成涉及其他一些关键科学机构的拨款法案,其中包括国家科学基金会、宇航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地质调查局以及农业部等。这也意味着,如果科学家和大学管理人员对NSF资助的研究有任何疑问,他们将无法与NSF的项目经理交谈。(摘编自科学网)21.欧洲研究资助组织共同签署科学数据开放存取计划。日前,在欧洲委员会的支持下,包括欧洲研究委员会在内的11个欧洲教育研究资助组织,共同签署发布“科学数据开放存取计划”。该计划旨在明确具体实现科学研究数据自由获取的具体途径,并承诺至2020年1月,接受欧盟或国家级公共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及相关数据,必须在可公开获取的期刊发表,或需要将其成果公开至开放存取平台。这意味着,只要科研人员接受了来自这些机构的研究资助,从2020年起他们就必须放弃把论文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付费订阅的顶级期刊上的机会。除非这些期刊改变他们的商业模式,转变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2.中国和肯尼亚签署谅解备忘录 搭建中非科研合作新平台。日前,肯尼亚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在内罗毕签署了《关于发展运营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谅解备忘录》,将以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为平台,深化在农业、医疗卫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中非科研合作。肯尼亚教育部长阿明娜·穆罕默德表示,“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和培训合作,推动肯尼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助力打造创新创业中心”,肯中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将加强两国关系,肯尼亚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为实现“2016—2025非洲大陆教育战略”和“肯尼亚2030年愿景”提供助力。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科学合作的重大项目之一,该中心已经成为向整个非洲地区开放的国际学术合作平台。作为中非共建的首个大型综合性科教机构,汇聚了来自中国18家科研单位的力量,从2013年立项至今已与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20家科教机构展开合作,先后启动45个合作研究项目,为非洲各国培养了122名研究生、160余名培训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未来3年,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建设,向非洲国家学生提供150个奖学金名额。中非双方未来还将共同设立聚焦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研发中心和聚焦公共卫生服务的传统医药研发中心。(摘编自《人民日报》)23.美国社区学院协会建议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日前,美国社区学院协会发布《协调学生的成功:社区学院与基础教育合作改善大学和职业成果报告》。近年来,受教育程度成为个人收入高低、有效参与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美国社区学院在经济和社会流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劳动力创新与机会法》的框架下,越来越多的州正在通过劳动力发展委员会调整校内、校外和成人培训工作。基于此,美国社区学院协会的报告提出,社区学院要支持为基础教育提供职业咨询,从初中开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探索咨询,以培养学生发展关于理想大学和理想职业的目标;与基础教育机构合作,将高等教育中的清晰规划和课程顺序延展至高中;绘制分流和职业机会,就分流明确沟通并提供建议,帮助学生成功过渡到大学或就业;使用数据推动途径调整,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对技术、能力和证书的具体需求,与基础教育机构合作,将这些需求反馈于授课中;推动多方合作加速协调,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企业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区域合作伙伴关系等。(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编者 | 姜洁,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专员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5